当前位置:副伤寒 > 预防保健 > 猪病皮肤真菌病诊断图谱 >
猪病皮肤真菌病诊断图谱
概述
皮肤真菌病又称皮肤丝状菌病,是由皮肤癣菌(或称皮肤丝状菌)引起的动物和人的一种慢性皮肤传染病。俗称脱毛癣、秃毛癣、钱癣或葡行疹等。本病主要侵害猪的毛发、皮肤、蹄等角质化组织,形成癣斑,表现为脱毛、脱屑、渗出、结痂及痒感等症状,但一般不侵犯皮下等深部组织和内脏。
病原特性本病的病原体为一群亲缘关系密切的丝状真菌,其中小孢霉属的猪小孢霉菌对猪的危害最大。猪小孢霉菌多为毛内菌丝,在毛根长出毛干后,由菌丝产生许多的孢子,不规则地紧密排列在毛干周围形成镶嵌样的菌鞘(图1),毛内菌丝不形成孢子。图1皮肤真菌病菌丝(A)和孢子(B)
典型症状病变多发生于背部、腹部、胸部和股外侧部(图2),
图2皮肤真菌病肩、胸、腹侧的癣斑
有时见于头部,严重时发生于全身(图3)。
图3皮肤真菌病全身性癣斑
病初见皮肤有斑块和小水疱,水疱破裂,浆液外渗,在病损的皮肤上形成灰色至黑色的圆斑和皮屑(图4);
图4皮肤真菌病覆有皮屑的癣斑
再经4~8周可自行痊愈。继丘疹、水疱之后,可发生毛囊炎或毛囊周围炎(图5),
图5皮肤真菌病毛囊周围炎
引起结痂、痂壳形成和脱屑、脱毛(图6)。
图6皮肤真菌病痂壳形成及脱毛
于是在皮肤上形成圆形癣斑,上有石棉板样的鳞屑,称此为斑状秃毛(图7)。
图7皮肤真菌病斑状秃毛
当皮肤癣菌感染严重时,皮肤肥厚而发生象皮病(图8)
图8皮肤真菌病象皮病
诊断要点一般根据病史和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。若要鉴定致病性真菌的属、种,则应进行分离培养,并根据生长状况、菌落性状、色泽、菌丝、孢子及其特殊器官的形态特征来确定。
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是确定病性,具体操作是:刮取病健交界处的皮屑和毛根少许,置于载玻片上,加少量10%~20%氢氧化钾溶液浸泡15~20分钟,或微加热3~5分钟,待毛发软化、透明时加盖玻片,用显微镜检查,注意观察菌丝、孢子的类型和分布情况。也可用紫外线灯检查,直接观察毛发的荧光反应,被小孢霉菌侵害的毛发出现绿色荧光。
防治措施治疗通常采用局部处理法,即先给病变局部剪毛,用肥皂水洗净附于毛上的分泌物、鳞屑和痂皮,然后直接涂擦下列药物:10%水杨酸酒精或油膏,或5%~10%硫酸铜液,或水杨酸6克、苯甲酸12克、石炭酸2克、敌百虫5克、凡士林克,混匀后涂擦。如果病情严重,病变呈全身性,则应分批治疗,防止用药过量而中毒(图9)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,搞好圈舍及猪体卫生,还可在饲料中加入适当的抑制真菌生长的药物。
图9皮肤真菌病分批治疗全身性癣斑
疫情发生后,应立即将病猪隔离治疗;并对全群检查,仔细视诊皮肤,对与病猪接触的猪群也要进行预防性治疗,通常采用抗真菌的药物进行全身喷雾,同时,猪舍要进行彻底消毒。其常用的方法是:用热(50℃)的5%石炭酸溶液或热(60℃)的5%克辽林消毒;也可用20%新鲜熟石灰乳剂刷白猪舍,同时将猪舍机械清扫后,用含2%福尔马林和1%苛性钠溶液(保存于寒冷状态)喷洒消毒。消毒后关闭猪舍3小时,然后开启门窗换气,并用清水洗净饲槽。
注意事项诊断本病时应注意与疥螨病和湿疹相互区别。疥螨病的痒觉剧烈,皮肤上没有特征的圆形癣斑,且多发生于冬季和秋末早春,采取病变部的皮肤痂块,镜检时可检出疥螨。湿疹无传染性,没有分界明显的癣斑,并且受害的毛不从毛根部附近折断,轻度发痒,尤其是皮脂溢出性湿疹,通常不发生痒觉,从皮肤病变部采取病料镜检时不能检出病原体。
相关文章推荐非洲猪瘟诊疗图谱
猪炭疽诊疗图谱
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诊疗图谱
猪水肿病诊疗图谱
仔猪白痢诊疗图谱
仔猪黄痢诊疗图谱
猪副伤寒诊疗图谱
猪巴氏杆菌病诊疗图谱
布鲁氏菌病诊疗图谱
猪流行性乙型脑炎
猪疥螨病
猪丹毒
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(多图)
猪增生性回肠炎的危害及其防治
附红细胞体病诊疗图谱
副猪嗜血杆菌病诊疗图谱
弓形虫病诊疗图谱
钩端螺旋体病
化脓性放线菌病诊断图谱
黄曲霉毒素中毒诊断图谱
棘球蚴病诊断图谱
口蹄疫诊断图谱
猪轮状病毒病诊断图谱
医贵乎精,学贵乎博,识贵乎卓,心贵乎虚,业贵乎专,言贵乎显,法贵乎活,方贵乎纯,治贵乎巧,效贵乎捷。知乎此,则医之能事毕矣。
——清?赵廉《医门补要自序》